Page 50 - 《原YOUNG—青少年雜誌期刊》109期
P. 50

傳統智慧王
                             縣東河國小的小學生跟著賽夏                       草木灰燼所含的碳酸鉀便可當

                             族已故耆老風健福,上山採集                       作鉀肥,同時殺菌,改善土讓
                             芭蕉樹莖、姑婆芋、竹子、木                       酸鹼值。臺東長濱鄉南溪村的

                             頭,燒成灰燼後,再與海金沙、                      布農族高克忠就善用此法,近
                             藤相思、走馬胎等草本植物熬                       來他復育油芒,起初收成不好,
                             煮萃取,製作成天然清潔劑。                       後來他將田間雜草、枯枝加上

                             這項實驗基於賽夏族傳統清潔                       草木灰及生物炭作成堆肥,收

                             方式,獲得當年度苗栗縣政府                       成真的有了起色。臺東成功部
                             舉行的科學展,獲得生活與應                       落的阿美族楊添盛,閒暇興趣
                             用科學國小組第三名,同時入                       是木雕工藝,常有碎木可以烤

                             圍第七屆華碩原住民科教獎,                       火,便把木灰集中在庭園樹下

                             讓原住民傳統智慧獲得肯定。                       當堆肥,讓樹木花草長得更好。


                             ণ˝ϲ၁აཏɰঐ຅ཏ٭                         ෂ୕᜽׌࠮ۜ̋ʈج

                                 過去燒山田墾或平地稻田                          世界各地的食用鹼性溶液
                             收割後,都會就地燃燒稻桿,                       許多都是由草木灰浸液製成,

                                                                 是常見的鹼法烹製法之一,例
                                                                 如傳統鹼粽也以天然草木灰做

                                                                 鹼水來調和糯米;臺灣原住民
                                                                 族也常用來軟化硬質五穀。

                                                                      口感粗硬的油芒,長時間
                                                                 烹煮也不易軟化,而弱鹼性的

                                                                 草木灰可軟化澱粉。布農族人
                                                                 就用草木灰水浸泡一些時間,

                                                                 再和地瓜、芋頭一起烹煮,便
                                                                 可同時熟成。這個方式,高克

                                                                 忠及幾位年近 70 歲住在花蓮崙
                                                                 山部落的布農族老媽媽們都如

                                                                 出一轍,包括從南山部落嫁到
                                                                 崙山的 Valis 和 Savi,從清水部

                                                                 落嫁過來的 Abin,還有出生在
           臺東長濱鄉南溪村的布農族高克忠善用草木灰燼作成堆肥,讓
           油芒收成有了起色。                                             卓樂部落的黃春梅,他們都會

           48 | rsriso





                                                                                                              ɨʹ
        @ෂ୕౽ᅆˮ JOEE                                                                                           ɨʹ
        @ෂ୕౽ᅆˮ JOEE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