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46
土地輪流耕作,除依土地不同的土質和地理環境決定土地休耕的時間,在積
極的目的上就是讓土地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後土壤能量得以恢復,以及讓農地從
肥力枯渴後透過大自然現象的滋養肥力再生,避免土壤貧瘠硬化,是一種土地能
量消耗使用後的土壤本質醫療概念。
二、qemiperang kata kemazekaz a siquman 土壤表面淺耕和微鬆土壤的耕作法
排灣族群是典型的高山族群,其農耕地地理生態大抵上坡地多平地少,所以
長期以來對於坡地農耕區土地和環境的掌握相當熟稔,因此在行農耕的施作上對
土壤的使用,有一套人與土地共存共生所建立的嚴謹倫理和互為主體的關係,部
落的信念視土地為有機生物,而在價值上與人類又是生命共同體的概念,有土地
人類的生命才能得以延續,這是排灣族亙古以來在部落間流傳的一種「信仰」和
「價值」,就農耕現場施作上,排灣族水土保持的方法分別逐一說明:
1. qemiperang 淺耕耕作法:傳統的農法中播種小米、紅藜、油芒和高梁時,
在耕作上不做翻土、鬆土或深墾,通常種子散播後便以特製的竹掃把或
灌木枝椏製成的掃把,從土層的表面輕掃掠過,讓土表的塵土覆蓋種籽
即可。
2. kemazekaz 微鬆土壤耕做法:土地使用之傳統農法中,種植芋頭、地瓜、
樹豆、玉米、花生、豇豆、虎爪豆時不須做翻掘土壤或挖鬆土壤,但在
做各種作物田間除草時,順以鐵杵輕微掘鬆土地,使土地呼吸順暢,作
物也才可以迅速生長,由於經過雨淋後土壤的表層風吹日曬後容易造成
緻密硬化,故在行田間除草時需輕微的做土表的鬆土,盡可能避免重翻
深掘,否則依傳統的經驗會傷害土地能量,且易造成土表流失。
3. pape culj ta kadjunangan 滋養農地肥沃:
傳統農法的知識中,滋養農地肥沃是一項很科學的農業技術概念,依排
灣族農業文化的生態時序,除春季以外其它夏、秋、冬三季都有農作物
採收,然而採收每季作物所留下的根、莖、葉等雜屑需刻意散置在田間
任其自然腐化或焚燒,作為土地的養分,並且使田間土壤不易貧瘠或硬
化,尤其豆類所留下的雜屑在傳統的經驗中,作為土地有機肥能量最強,
對土地使用壽命延長具有幫助。
4. qemceng ta qipu 山田攔沙農法:山田農耕法中 semangatj 木(竹)牆攔沙築
造與 mupu 石牆築造是不可缺少的水土保持農耕工法,這兩種田間建築
具有攔沙水土保持的功能,且透過其堵沙攔阻功能的設計,形成渾然天
成的梯田生態,這種攔沙生態工法是傳統山田生態水土得以保持最佳的
工法和智慧。
5. taruran 防水牆田間工法:山田生態地理上的特殊性為四面斜坡,相對
的斜地對峙自然的形成一條條大小深淺交錯的山澗溪溝,較大型的野澗
河域,兩旁的土地交由靈界世代祖先神隱共管,田間微型溝澗則依傳統
保護土地的概念築造防水牆,防水牆的設計分作兩個面向:一種是田間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