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49
亟待傳承復振的森林智慧──賽德克族植物利用初探
郭明正 Dakis Pawan
賽德克族文史工作者
摘要
當臺灣尚處於部落時期的年代裡,本賽德克族分佈在祖居地、今霧社地區的
部落,其海拔高度幾乎都在一千二百公尺以上,若依我臺灣原住民所居住的海拔
高低而言,本族應屬臺灣原住民族中的「高山民族」之一。常言道:「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先祖們千百年來生活在臺灣中心地帶的崇山峻嶺、山澗溪谷之間,「山
林知識」的養成是他們必備的求生長存之道。
在封閉的部落時期,在一切自給自足的生活需求下,先祖以傳統粗耕農作、
傳統手工織布及入山採集、狩獵來延續族群的命脈。幾與外界相隔絕,與周遭的
族群也大多處於敵對的狀態,宛若獨立自主的小邦國。本文將論及本先祖如何善
用生活領域內的自然資源,達到我族的生存、生養及綿延;這裡所說的「善用」,
指的是我先祖無可取代的生活智慧,本文暫稱「山林知識」。例如:有人誤以為
本族傳統農作的「休耕地」是棄耕之地,因他們將本族傳統農作方式界定為「燒
墾游耕」,殊不知游耕中的休耕地是讓它生息、滋養地利,待八年、十年後再重
新燒墾。因此,先祖們於休耕之前,會在擬休耕地上廣植臺灣赤楊木(sbeyuk)以
增長其地利;後來經農耕專家證實,臺灣赤楊木的根部,富含助植物成長的氮肥
元素,這就是我先祖積累生活智慧。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