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原YOUNG—青少年雜誌期刊》104期
P. 54
部落好味道
茶 24 號」,品牌名為「山蘊」 斗科等混生,鄰近原住民族開
的永康山茶,亦鼓勵當地茶農 墾地。
種植。 這段描述十分吻合高雄六
龜及桃源寶山部落野生山茶分
ၾ̦ࣘѕΥٙ 布情況。當地茶農杜春福表示,
ࣹ๕ʬᎳ͛ਜ 他在保留地中發現的臺灣野生
早在 1724 年清朝首任巡臺 山茶附近就有樟樹,後來開闢
御史黃叔璥在《臺海使槎錄》 成茶園時砍除大部分,所以山
中就提到漢人通事請原住民族 茶樹園散發著淡淡的樟樹香。
入山採茶焙製。日治初期 1898 杜春福之所以種植臺灣原
年日本學者八戶道雄亦於《植 生山茶,乃因 60 年前,父母杜
物學雜誌》中描述臺灣南部原 勝、杜洪柳在自家的保留地發
生山茶樹分布於臺南縣蕃薯寮 現山茶樹,後來整地種小米、
之東,忙仔社北方海拔 1,300 至 玉米或改種梅子時,大多伐除,
1,500 公尺的山區,與樟科及殼 直到 1970 年代有平地人上山來
找山茶,他的父親一看到平地
人展示的茶葉樣本,才恍然大
悟原來自己砍掉了許多招財樹,
開始採集野生山茶來販售,之
後帶著子女開始種植臺灣山茶,
至今 50 年。
ִོ݁Ꮈ೯࢝ʆପุ
近年林試所及茶改場研究
發現山茶所含的兒茶素、果膠
質、花青素及其他微量元素比
一般茶葉高,因此極力推廣臺
灣原生山茶,並到各茶區指導
茶農作茶,杜春福因此習得製
茶技術,將其製成綠茶、白茶、
半發酵茶、紅茶。
近年林試所及茶改場極力推廣臺灣原生山茶,並到各茶區指導
茶農作茶,杜春福因此習得製茶技術。 杜春福和妻子古淑花分別
52 | omlida a tao
ɨʹ
@ໝλբ༸ JOEE ɨʹ
@ໝλբ༸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