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3 - 第七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413

而興建房屋之事實並未爭執。參酌證人…證稱:曾 XX 在系爭土地興建房屋時,

                   部落的人有來協助之證詞,顯見 30 餘年前,兩造之被繼承人古 XX 及曾 XX 在
                   系爭土地上拆除房屋及興建房屋時,均由部落的人共同協助,此與當時原住民部
                   落之物資缺乏,仰賴部落成員互助之情形相符。且由曾 XX 興建而現由被上訴人
                   壬享有處分權之系爭房屋占有使用系爭土地迄今,已逾 30 餘年,古 XX 及上訴

                   人仍在附近居住…」)             19 。更有一方面承認原住民族之傳統慣習得以平行取代市
                   民法原則,適用於具原住民族身分當事人間之爭執,一方面卻又不認為傳統慣習
                   得作為乙「完整的法(completeness of indigenous law,如後述)」,而被適用於系
                                                                                                20
                   爭事件之所有爭執(如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98 年度訴字第 30 號民事判決) 。
                        那麼社會主義中國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為,包括人權在內之文化發展,
                   如馬克思所言,「絕不可能高於社會之經濟架構」,因此相信建立在以自由及平
                   等之個人為中心的人權規範,必然受到布爾喬亞國家與依賴且受其支配之社會架
                   構的影響,難以履踐其可欲實現之社會及經濟承諾。建立在自由主義基礎上的個

                   人人權,對馬克思來說,「是利己之人的權利,是與其他人及社群所分離之人的
                   權利……這是一個作為孤立於己身並退返回己身之單體人的自由而已」。而在此
                   象限下的個人與國家,是將屬於公共的從私人裡面分離、將國家從市民社會裡分
                   離的關係。且在這種分離中,注入了特定的人類學:「並非身為市民之人,而是

                   身為布爾喬亞之人,方才被視作是真正且真實的人」。
                        如是思維也可說明為何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對包括人權兩盟約之內容與實踐,
                   從來不願接受主流之解釋原則。依馬克思理論,人類真正的「解放」,是超克宗
                   教以及建立在宗教思維上的國家的。對於形構市民社會之人類關係的理解領會亦

                   是如此。承認上述抽象的個人人權,無法彌補改善人類現況及其彼此間的關係。
                   市民社會國家與人權在自由主義之現代中的關聯,正如同神與神學在古代社會中
                   的關聯,異化了人類與其自身。
                        即使面對以集體權利逆反批判市民社會及新殖民主義的原權宣言,中國仍堅

                   持多元文化主義允許的平行法制是正統論的反命題,被視為綁縛被奴役階級的工
                   具,最終將被揚棄。中國式的法律多元主義,是「堅持歷史進化與整體聯繫的觀
                                                21
                   點」所重建的法律多元主義 。除了明示不接受建立在市民社會國家對立論所創
                   造的原住民族(土著人)概念外,尚「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經濟條件、文

                   化教育條件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有了根本的改善的大環境下,…從根本上促
                                                                                 22
                   使產生習慣法的溫床消失,逐漸為更文明的現代法所取代」 。
                        在這種被社會主義正確處理的法律多元主義下,原住民族習慣法必然是次順


                   19   採取二元論的判決還有: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97 年度簡上字第 226 號民事判決、臺灣花蓮地方
                   法院 101 年度訴字第 222 號民事判決。
                   20   採相同論理的判決還有: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99 年度上更(一)字第 1 號民事判決、臺灣
                   花蓮地方法院 97 年度家聲字第 91 號民事裁定、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93 年度家訴字第 25 號民事判
                   決,以及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上字第 2211 號民事裁定、臺灣高等法院 92 年度家上字第 65 號民事
                   判決。
                   21   高其才《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研究》,2003 年,頁 17。
                   22   李育紅,《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研究》,2008 年,頁 171。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