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6 - 第二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26
陳張培倫 原住民族研究倫理中的集體同意權機制
引用書目
夷將.拔路兒(2008),《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李崇僖(2007),〈原住民基因研究之倫理課題與規範初探〉,《台大法學論叢》,36
卷 3 期,頁 465-518。
李建良(2010),〈憲法變遷中的原住民族權利: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法理論述〉,載
於《人權思想的承與變:憲法理論與實踐(四)》,台北:新學林,頁 367-406。
唐淑美、顏上詠、陳祖裕&林正介(2010),〈 受試者保護與人體試驗委員會〉,《醫
事法律》,17 卷 2 期,頁 1-12。
蔡甫昌(2008),〈研究倫理的歷史、原則與準則〉,《台灣醫學》,12 卷 1 期,頁
107-122。
蔡甫昌(2010),〈研究倫理委員會之實務與反思〉,《台灣醫學》,14 卷 3 期,頁
324-333。
蔡明誠(2003),〈基因研究人體檢體採樣與原住民受試相關法律問題探討〉,載於
林子儀&蔡明誠編,《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
文集》,台北:學林,頁 503-602。
趙中麒(2003),〈關於台灣原住民『民族』生成的幾個論證〉,《台灣社會研究季
刊》,51 期,185-224。
劉源祥(2008),〈原住民族基因研究之國內法律規範探討〉,《法律與生命科學》,
7 期,頁 12-25.
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族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社。
(2004),《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台灣原住民論集》,台北:國立台灣大
學出版中心。
藤井志津枝(2001),《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南投:省文獻會。
Anaya, James(2004) Indigenous Peoples in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urchill, Ward(1996) From A Native Son: Selected Essays on Indigenism,
1985-1995, Boston, MA: South End Press.
Emanuel, Ezekiel F. & Charles Weijer(2005) “Protecting Communities in Research.”
In James F. Childress, Eric M. Meslin & Harold T. Shapiro(eds.) Belmont
Revisited: Ethical Principles for Research with Human Subject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65-183.
Kaufert, Joseph M. , Kathleen Cranley Glass & Wiliam L. Freeman(2004)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