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第二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51
蔡明誠 原住民族財產權之性質、保護方式及內容之初探
原住民族財產權之性質、保護方式及內容之初探
蔡明誠
有關原住民族財產權性質、保護方式及內容,在學理及實務上較常被討論
是憲法或其他原住民傳統資源保護法令等問題,該公法層次問題當然應予重視
並有深刻探討之價值,惟財產權之得喪變更,其規範性質屬於私法領域民事財
產法。此方面問題及制度之探討,在近年台灣民法物權編全面性之修正後,則
有待進一步更深入探究,以利解決原住民有關之財產權問題。過去雖已有法院
判決處理財產權問題,但如何將原住民傳統財產權,納入民法之體系中,透過
習慣、民法解釋而予以適用,或增訂民法,將民法傳統財產權之保護方式及內
容予以明確規定,或另立特別法,加以規範,均有重新思考之意義。
此報告擬著重於從民事法觀點探討原住民財產權之性質、保護方式及內容,
以期對傳統原住民財產權予以定性,並嘗試建構其在民事法體系之地位及規範
1
內容。
一、問題之提出
原住民財產權之用語,是否可以作為嚴謹之法制用語,固有值得探討之餘
2
地。在文獻上,有稱之為原住民族財產權 ,有在演講題目上稱為原住民財產權
3 。
有則以原住民集體意思,原住民的權利中之財產權加以定義。即財產權:
4
主張原住民應該擁有其土地及資源的權利。此有較強掉土地權,例如 Indigenous
1 本文問題意識及論述之觀點,有些係源自蔡明誠、蔡志偉 Awi Mona 主持,行政院原住民族
委員會委託,原住民族傳統財產權納入民法物權之研究及條文研擬計畫研究報告,臺灣原住
民教授學會執行,100 年 6 月 30 日。因此,特別要感謝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之委託計畫,
與東華大學蔡志偉教授及研究同仁之協助,使本報告得以順利完成。
2 例如高德義,「原住民族財產權的若干法律思考」於法律扶助基金會主辦,「尋找原住民文
化與正義研討會」花蓮:法律扶助基金會,2005 年。
3 例如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於 2009 年 12 月 1 日在清華大學台積館八樓實習法庭,邀 Robert
A. Williams, Jr.教授發表專題演講:「自決權與原住民財產權之保護—北美洲的觀點」(The
Protec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s' Rights to Proper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 North American
Experience)。(http://www.lst.nthu.edu.tw/news/news.php?Sn=442)
4 參照施正峰,國際潮流與原住民族的權利,http://www.wufi.org.tw/shih/aborigin.htm(last visited
2011/09/19).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