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第八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49

原住民族自治區之空間劃設及對地方自治制度之影響                            5



                 -- 領土自治(Territorialautonomie):又稱地域自治與政治自治。在一國之特定區域內取得憲法上特
            殊地位,通常能超越行政自治權以外更多之權力。在不分裂國土,維持國家統一前提下,最大程度實現

            自我統治權。
                 -- 人之自治(Personalautonomie):如因民族成員因徙居流動而散佈在較大的地域、而無聚居於特定
            地域內,從個人需求著眼其自治權,又稱文化自治(Kulturautonomie)。法律上承認族群之法律地位、給
            予其本於傳統習俗和語言運用之機會,包括特殊教育課程之供給、資訊與廣播頻道,或其他少數民族認
                       13
            有必要者。 自治地位之賦予前提:外觀上有一定數量之少數、其文化關懷認同有其特殊性。人的自治
            制度未必與原住民有關,而得應用於信仰、新住民族群保障之上。
                 -- 行政自治(administrative Autonomie)指地方或功能自治。自治成員因地緣區域或職業身份而在法
            秩序上為制度性之結合,取得自治行政權。結合之憲法依據為利害關係人參與原則(Betroffenenpartizipa-
                 14
            tion) ,為去中央化、脫多數化之管制與兼具集體自決之性質。「集體自決」之法律性質,有定位於集
            體權。即視為相對於個人、而以集體作為權利主體;或者以成員為權利主體,以與他人互動之共同行使
                           15
            (結社自由)。 此見限定集體利益之維護途徑,僅得以權利賦予之方式;忽略自治制度本即考慮個人
            權利、團體利益與行政權間之複雜結合關係;亦即以個別成員共同行使參政權之出發點,以制度性與組
                                                                            16
            織和程序化行使行政權,持續性共同管理以維護集體利益之意旨。 依草案之精神,我國採取行政自
            治,又因涉及一定土地利用且以原住民族之身份為前提,兼具地方自治與功能自治之特性。


            二、自治任務之階段性移轉之意義


            (一)暫時性法律

                 草案為確保原住民族自治制度健全發展之目的,採取階段落實之方式(草案第 1 條)。析其暫行性
            質,乃相對於經常且長期性法律,而僅適用於特定時期與特定條件下之措施性法律,待期間終了或條件
            成就,暫行條例應予廢止或以正式法律頒行而替代。草案暫行性旨在使原民自治能有相當進展,主管機
            關因之負有推動任務。推動方式依時間進程分為下列三段時程:推動階段、評估階段與正式實施階段。

                 推動階段中,草案分別規範各機關之權責。主管機關應參酌原住民族各族民族意願、現存分布區
            域、歷史、文化、民族關係、適當規模及地理鄰接等因素暫予劃分(草案 5II,III)。另授權主管機關
            須擬訂「自治區實施進程計畫」(草案 5IV);主管機關為因應實施自治所需經費,須設置自治基金且



            12  Brunner, Autonomiekonzepte zum Minderheitenschutz, in: Manssen/Banaszak (hrsg.), Minderheitenschutz
               in Mittel- und Osteuropa, 2001, S. 29 (32 f). Christoph Pan/Beate Sibylle Pfeil, Die Volksgruppen in Europa,
               2. Aufl., 2016, S. 19. Stahlberg, Minderheitenschutz durch Personal- und Territorialautonomie, 2000, S. 3;
               76 ff.
            13  Koplin, Nationale und ethnische Minderheiten im Verfassungsrecht der osteuropäischen Staaten, 1995, S.
               264 ff.
            14  Reinhard Hendler, Selbstverwaltung als Ordnungsprinzip, S. 284, 316.
            15  李建良,初訪集體權:以原住民族權為對象,發表於中研院:《新興人權之研究》研討會,2015,頁 11.
            16  Ruth Lapidoth, Autonomy. Flexible Solution to ethnic conflicts, S. 33, 90, 175. Christian J. Jäggi,
               Nationalismus und ethnische Minderheiten, 1993, S. 78 f.



                                                           21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