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4 -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94

276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



                   等方式,其實在於保存原住民語言,以及培養原住民語言使用者的目標上,最能發揮成效。


                   肆、 美國原住民語言法令的現狀與困境

                                                                   73
                       在語言保障系列法案之下,各種危急程度的語言, 都有獲得計畫補助的例子。以沃龐拿克
                   語為例(Wôpanâak,或稱 Wampanoag、Natick、Massachusett),以美國東北角為居住地的沃龐

                   拿克族人,目前僅存 3,000 人左右;而且事實上最後一個母語人口其實已經在 1908 年就過世了。
                   74 但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族人利用 19 世紀的字典、信件、日記還有法律文件為素材,並自 1993
                   年開始施行「沃龐克語再興計畫」(Wôpanâak Language Reclamation Project),也成功編出字典而
                                                                           75
                   且設計出原語課程和所需教材,開始教導沃龐克兒童傳統語言。
                       在加州則有所謂的「加州師徒制語言學習計畫」(California Master-Apprentice Language
                   Learning Program, MALLP)。加州目前共有 15 種原住民語言仍在使用當中,但是沒有任何一種
                                            76
                   成為原住民兒童的第一語言。 MALLP 採取的師徒制,將老人家與年輕的語言學習者互相搭配,
                   以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參與 MALLP 舉辦的語言或文化營隊,一同進行特定事務;年輕人在

                   這樣的制度下,在會話上的流利度有明顯的成長,也成為其他語言進行語言復振時,值得參考的
                         77
                   模式。
                       更顯著的例子來自於夏威夷的「阿哈普娜娜李歐語言巢」(Aha Pūnana Leo Language Nest)
                   與納瓦荷的雙語學校(Navajo Immersion School)。夏威夷的原住民文化和語言保存者,在 1983

                   年已經開始進行嘗試語言巢模式。在今日,語言巢已經成為 2,000 名學生的語言學習場地,而且
                   裡面的學生不僅僅是原住民,也包括了非原住民,共同在語言巢中學習夏威夷的傳統語言和文
                   化;由資料可知,語言巢模式已經成功地培養出新的語言世代,並且創造出支持夏威夷語言傳承
                           78
                   的助力。 納瓦荷的雙語學校模式,以納瓦荷語作為教學語言,從 1995 年與 2006 年的比較資料
                   來看,雙語學校培養出納瓦荷語及英語的雙語人口;而且學生的閱讀、數學等教育指標仍然維持
                                                                     79
                   水準,但學生對自己的文化背景則產生了相當的自信心。
                       再者,除了學校的學生以外,補助計畫的最大影響群體就是有關學校外的社會教育與大眾傳

                   播媒體。在部落自發性計畫為主的情形下,熱情與創意較強,搭配新式科技的應用,如 CD-ROM、
                                                                 80
                   各類視聽軟硬體和電腦科技等等,都有長足的發展。
                       雖然有上述激勵人心的例子,但是法律通過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妙方;在實際的執行上,美國
                   原住民語言的傳承,仍然面臨著嚴重的考驗。語言保障法相關法制的施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
                   是能夠以原住民語言教學的師資還是不足。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2008 年的統計報告便指出,只有
                                                                                      81
                   不到 5%的師資是原住民教師,因此可以得知,以原住民語教學的困難所在。
                       第二個問題在於,規範的內容以印第安事務局轄下的 BIE 原住民學校為主,而相關規範也
                   是在 BIE 學校中,才有較強的執行力。依照 2009 年前後全國教育統計網(National Assessment of

                   73
                    在這裡是指 Krauss 的 A 到 E 級的語言危急分類。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61-2.
                   74
                    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62.
                   75
                    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62.
                   76
                    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63.
                   77
                    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63.
                   78
                    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63-4.
                   79
                    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64;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Tsehootsooi Dine Bi'olta'。
                   80
                    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58-9.  媒體的發展限於篇幅,暫不詳述。但在此必須提及一份有名的報紙,也就是「切
                    洛基鳳凰報」(Cherokee Phoenix),這份報紙自 1828 年 2 月 28 日創刊,迄今仍在發行當中,讀者以切羅基族群為主,
                    遍布喬治亞、阿拉巴馬、田納西、北卡羅萊納、阿肯隆斯、奧克拉荷馬與德州。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59.
                   81
                    Teresa L. McCarty, supra note 2, at 60.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