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107

信「山豬有山豬走的路徑,山羌有山央羌走的路徑」這種辯詞。因而法院連此等「文化抗辯」的
                   內容都不予以調查,就直接駁斥,「既然山豬肆虐,損壞農作物嚴重,何以設置陷阱長達 10 日,
                   不僅未捕得山豬,反而捕獲臺灣長鬃山羊 1 隻及山羌 2 隻,又依捕獲山羌之數量可知,被告等人
                   設置陷阱之地點應係適宜山羌棲息、出沒之處所」。因此認定,被告對於獵捕山豬以外之「保育
                   類野生動物」有預見,且事後攜帶下山並無違其等之本意來認定原住民被告有刑法第 13 條之未

                   必故意。

                       其實,本案原住民抗辯的內容常常出現在法庭中,亦即原住民主張,設置陷阱的位置是根據
                   山豬的路徑而設,或是設在山豬出沒範圍。然而,只要掉入陷阱的不是山豬而是其他保育類動物,

                   法院便會認為原住民具有「未必故意」。此類判決就是典型的「原、漢衝突」判決,漢人以自己
                   的無知凌駕原住民的智慧之上。漢人檢察官與漢人法官均沒有在山林裡打獵的經驗,因此對於原
                   住民被告此類抗辯,幾乎均以漢人思維加以判決,亦即不相信「山豬有山豬走的路」此類說法,
                   甚至還會要求原住民設陷阱時,「應盡注意義務」防止保育類動物如山羌掉入陷阱。


                   (二)誤殺山羌案


                       《誤殺山羌案》,乃發生於民國 97 年 3 月間。兩名排灣族平地原住民甲、乙,由甲開車載乙
                   前往台東縣山區打獵。結果誤殺保育類動物山羌。檢察官起訴書記載,甲、乙明知上開山區內常

                   有保育類動物山羌出沒,本可預見在該山區內持槍獵捕野生動物,如未確認獵物之種類,即恣意
                   對之開槍射擊,有可能射傷甚或擊斃保育類野生動物,但仍在不違背二人之本意下,共同基於非
                   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未必故意之犯意聯絡,由甲使用上述土造獵槍射擊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山
                   羌 1 隻,因而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41 條第 1 項第 1 款,判決甲有期徒刑 8 月,乙處有期
                   徒刑 7 月。


                       本案判決理由略為,「被告甲、乙本可預見在前揭山區內持槍獵捕野生動物,如未確認獵物
                   之種類,即恣意對之開槍射擊,有可能射傷擊斃保育類野生動物,竟仍開槍射擊物種不明之野生
                   動物,因而獵得前開山羌,被告二人主觀上皆已具有該行為果真發生構成要件所預定之結果,亦

                   在所不惜,聽任結果發生之內心情狀,足認其均有非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不確定故意之犯意甚
                       22
                   明。
                       對於原住民「誤殺」保育類動物之行為,不管是射擊時誤射,或是設陷阱時,保育類動物掉

                   入陷阱,在司法審判中,法官只要看見獵物屬「保育類動物」,多半直接認定原住民狩獵行為違
                   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而不去深究「誤殺」或「動物誤入陷阱」的辯詞是否有理。對於被告主觀上
                   有無獵殺保育類動的故意,均會做出類似本案判決一樣的推論,亦即,在山區內持槍獵捕野生動
                   物,如未確認獵物之種類,即恣意對之開槍射擊,有可能射傷擊斃保育類野生動物,竟仍開槍射
                   擊物種不明之野生動物,因而獵得前開山羌,主觀上皆已具有該行為果真發生構成要件所預定之

                   結果,亦在所不惜,聽任結果發生之「不確定故意」。
                       此等對射殺保育類動物的推論,基本上,就是一個不從事狩獵活動,也不瞭解狩獵知識技術
                   的「漢人法官」之典型觀點,認為保育類動物的保護,應遠遠凌駕於原住民狩獵傳統文化的思維

                   邏輯。此外,法官也常認為,「設陷阱」或「夜間朝著動物發亮的眼睛射殺」之前,應該再三確

                   22
                      臺灣台東地方法院 97 年訴字第 148 號判決
                                                           103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