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26
罪化之理由,係乃基於原住民所自製之獵槍,係屬傳統習慣專供捕獵維生之生活工具,且其結構、
性能及殺傷力,均遠不及制式獵槍。爰其認定基準如下:指原住民傳統習慣專供捕獵維生之生活
工具,由申請人自行獨力或與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原住民協力,在警察分局核准之報備地點製造完
成;其結構、性能須逐次由槍口裝填黑色火藥於槍管內,以打擊底火或他法引爆,將填充物射出。
所謂填充物,係指可填充於自製獵槍槍管內,遠小於槍管內徑之固體物如玻璃片、彈丸等(與制
式獵槍所使用之具彈頭、彈殼及火藥之子彈不同),供發射之用。
二、本解釋令自即日生效。
法務部法檢字第 0960801277 號(座談會)
發文字號: 法檢字第 0960801277 號
發文日期: 民國 96 年 04 月 17 日
座談機關: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檢察署
資料來源: 法務部
相關法條: 臺灣原住民基於傳統文化祭典需要獵捕野生動物管理事項 第 5 條 ( 85.01.26 )
原住民族基本法 第 19 條 ( 94.02.05 )
野生動物保育法 第 17、18、19、21 條 ( 83.10.29 )
野生動物保育法 第 4、17、18、19、21-1、41、51-1 條 ( 93.02.04 )
案 由:
具有原住民族基本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所稱之原住民族身分者,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如未經
許可獵捕野生動物保育法所稱之保育類野生動物,是否涉有刑責?
說 明:
(一)甲說:否定說
1.按原住民得在原住民族地區依法從事獵捕野生動物之非營利行為,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19 條第
1 項第 1 款定有明文。次按台灣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
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第 17 條第 1 項、第 18 條第 1 項及第 19 條第 1 項各款規定之
限制,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21 條之 1 第 1 項亦定有明文。又觀諸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4 條第 1
項之規定,野生動物區分為保育類及一般類之野生動物,則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19 條第 1 項第
1 款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21 條之 1 第 1 項僅規定「野生動物」,自包括保育類及一般類之
野生動物,原住民自可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
2.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17 條第 1 項係就一般類野生動物所為規範,同法第 18 條第 1 項係就
保育類野生動物所為規範,而同法第 21 條之 1 第 1 項既規定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
儀,而有獵捕野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第 17 條第 1 項及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之限制,自表
示原住民如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而有獵捕野生動物之必要者,可獵捕保育類及一般類之野生
動物。
3.綜上,如原住民未經許可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僅得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51 條之 1 科以罰
鍰,而無刑責。
(二)乙說:肯定說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