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2 - 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62
75
比較不合邏輯」 。
Clifford Geertz 認為法律是一種「意義」而非機制,本文雖然嘗試操作邏輯化(抑或是封閉
化)之法律論證,但亦希望從中思考:由國家制定出來的「表面上中立」之法規,對於至今仍持
76
續受到壓迫的台灣原住民族,究竟呈現出何種意義 。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
書籍
Awi Mona(蔡志偉),原住民族權利的變遷與發展:美國、澳洲、紐西蘭、加拿
大與國際組組織之判決選輯及解說,2011 年 10 月,臺北:行政院原住
民族委員會。
Clifford Geertz 著,楊德睿譯,地方知識:比較觀點下的事實與法律,收於:氏
著,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2 版,2009 年 3 月,臺北:麥田。
S. James Anaya 著,蔡志偉譯,國際法中的原住民族,2010 年 9 月,臺北:行政
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論文
Juliame Kokott 著,李惠宗譯,聯邦憲法法院判決中的平等原則與歧視禁止,收
於:蘇永欽等譯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下冊),
2010 年 10 月,頁 135-171。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
(一),1999 年 7 月,頁 58-59。
淺說原住民族的憲法權利:若干初探性的想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47 期,2003 年 6 月,頁 115-125。
憲法變遷中的原住民族權利: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法理論述,憲政時代,
第 31 卷 1 期,2005 年 7 月。
德國基本權理論攬要:兼談對台灣的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 100 期,
2011 年 2 月,頁 38-50。
辛年豐,原住民族權利保障的建構與實踐:從平等權出發到落實平等保障,國立
中正大學法學期刊,第 34 期,2011 年 7 月,頁 187-243。
林明昕,原住民地位之保障作為「基本權利」或「基本國策」,收於:氏著,公
75 Clifford Geertz, Local knowledge: Fact and Law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167, 181-82 (1983).中文譯文節自:Clifford Geertz 著,楊德睿譯,地方知
識:比較觀點下的事實與法律,收於:氏著,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2 版,頁 249(2009 年)。
76
本文於此舉出詮釋人類學者之見解,意旨並非方法論上之討論,而僅是思路感想之陳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