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4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44

甚至國際上的跨國企業也有機會進入臺灣從事開發行為,而原住民族的傳統土地

                   在歷史上既已被公有化之後,又必須面對全球化下全球資本主義的襲擊而被「私
                   有化」,而可以發現此等土地又必須承載著全球資本主義的期待,而讓原住民族
                   傳統既已因殖民而喪失的土地使用權在全球化的脈絡下更難以翻身。
                   二、國家原住民族土地制度的反省與走向

                        本文將原住民族土地問題分別依不同的政權統治時期,分別從統治者如何看
                   待原居於臺灣的族群;以及統治者取得土地的目的這兩條軸線進行分析,可以整
                   理如下圖 1.來加以呈現。

                                                             清治時期

                                          他者                                    奪取土地



                                                             日治時期

                                          他者                                奪取土地上資源




                                                         中華民國統治前期
                                        半自者                                   國家資本主義




                                                         中華民國統治近期

                                       邁向自者                                   全球資本主義


                            圖 1.臺灣各時期統治者的族群意識及取得原住民族土地之目的
                                                  《資料來源:本文製圖》


                        從以上這兩條軸線的對照可以發現,一方面民眾晚近的想法越來越尊重原住
                   民族作為臺灣的原居者,邁向自者所代表的是在應然面上要理解並尊重原住民族,
                   在決策的同時要更重視原住民族的聲音,也更要求國家許多的決策要具有海納百

                   川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原住民族土地所面對的挑戰是全球資本主義下比國家更
                   為龐大的巨獸,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原住民族在這樣的脈絡下,所面對的處境將更
                   為困難。在這樣的對照下,可以發現這兩條發展的脈絡可以說令人「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對於歷史脈絡地爬梳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現狀存在的來龍去脈,也有助
                   於讓我們了解如何面對未來。在當代以「人」為本的法律基本思維下,我們可以
                   發現的是原住民族無法使用自己的土地,在本質上是具有歷史上的不正義,當我
                   們要追求真正將原住民族作為「自者」來看待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是不僅僅是歷

                   史的還原,還包括對於既有法律規範及制度的反省。特別在原住民族的土地面對





                                                            240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