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0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410
女或是少數族裔他們可能都是重要的傳統知識擁有與傳遞者。因此,維持一個社
會的公平機制可強化這些知識的保留與活化。此外,這些議題的落實機制則是與
有效的溝通與教育的管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所以,有必要講究這些溝通管道的
暢通以及教育機會的普及。
整體而言,里山倡議並非一個空洞的議論,它其實更像一個社會運動,有著
明確的原則可以遵循,同時也有相關的指標可以隨時檢測改善。以下,本文將繼
續以泰雅族的流域概念作為個案的探討。
三、 傳統領域就是一個社會生態系統:以泰雅族的流域概念為例
關於傳統領域,就泰雅族而言就是在歷史的自然遷徙過程中所建構起來的生
活空間。而泰雅族不同的支群在此生活空間中所分佈出的土地使用型態與規範,
甚至是共通與獨特的識別系統,都是沿著流域遷徙的歷史中逐步地開展出來的。
這個流域的概念,泰雅族人稱為 Llyung,每一個 Llyung 構成一個小系統,這些
小系統之間再逐步構成一整個社會–生態系統。以下,研究者將以過去十多年在
Tayal 的 Mrqwang 流域與 Mknazi 流域的研究基礎簡述這個泰雅族傳統領域的基
本概念。
從 Tayal 的眼光,所謂的「領域」範圍,應指由水系與河段所區別的個別聚
落群,包括獵場與家戶耕地串連組織而成。因此,現今所描繪的領域範圍都是歷
經不同遷移梯隊在協商、分享、交換之後的複雜社會組織過程,領域範圍的邊界
1
會不斷變化甚至產生重疊,但其核心概念則是 Qutux Llyung (共享流域),是聚落
群間大範圍區域的分界線。其下,再由各支族部落群經由彼此先來後到的順序,
逐步產生更細緻的分界。
從 Tayal Lmuhuw(古調)所陳述的流域觀來看,每個聚落群沿著水系漸次分佈,
每個流域的部落群稱作 Qutux Llyung(共享流域),為我群認同的單位,亦為
Pinhaban(攻守同盟)的組成單位,所以幾個不同流域群所屬的部落群,會因外力
侵略或有強大敵人的出現,而共同形成 Qutux Pinhaban。日治時期 Tapung(李崠
山)事件,Mrqwang、Mknazi、Mgogan 這三個流域群便集體合作抵抗日軍理蕃政
策下的「隘勇線」推進,即是一例。另外在司馬庫斯櫸木事件當中,Mrqwang
與 Mkanzi 亦聯合起來爭取傳統領域的主權。在鎮西堡設關卡護林事件當中,
Mrqwang-Smangus 與 Mknazi-Cinsbu 代表出席見證都是例子。
1
Qutux 是數字 1 的意思,也有合一之意。Llyung 是河流。指的是河流合而為一,因此為河流的
主流,但在 Tayal 的社會文化機制當中 Qutux Llyung 所指的是「共享同流域的一群人」。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