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臺灣原住民族法學期刊第一卷第五期
P. 103
德國索本族語言及教育保障之規範模式 29
參、索本族語言復振經驗之分析
一、以組織和語言克服少數民族之劣勢
德國人口約 8000 萬,索本族人口約 6 萬,其中上索本族約 4 萬人,下索本族約 2 萬人,分別占德
國人口比例的 0.05%及 0.025%,索本族在人口數方面是德國的絕對少數。相較於台灣原住民族各族人口
比例,目前 16 族當中,有 7 族的人口占台灣全部人口之比例高於上索本族,分別是阿美族 0.89%、泰雅
族 0.38%、排灣族 0.43%、布農族 0.25%、魯凱族 0.06%、卑南族 0.06%、太魯閣族 0.13%;另外 3 族
高於下索本族,分別是賽德克族 0.042%、鄒 0.028%及賽夏 0.028%;低於下索本族比例的則是雅美族
0.019%、邵族 0.003%、噶瑪蘭族 0.006%、撒奇萊雅族 0.004%、拉阿魯哇族 0.002%及卡那卡那富族
0.001% 110 。
從人口比例來看,索本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相同,都是社會當中的絕對少數,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
索本族和台灣原住民族也一樣面臨著同化問題。在語言方面,索本族經歷普魯士、德意志帝國甚至是納
粹政權與東德時期俄羅斯的語言禁止政策;在經濟方面,索本族經歷了工業化的過程,導致索本族人長
期處於社會較低階層;在文化方面,索本族因為煤礦開採而被迫大規模遷村,離開過去傳統定居地。在
長期各種的壓迫下,仍然能夠維持文化延續與民族意識,除了索本族菁英的持續努力抗爭以外,民間組
織的成立為至關重要的一環,於 20 世紀由農民和學生共同成立的Domowina,使文化和語言延續的任務
得以履行。另一方面,以語言作為文化延續的主軸也是關鍵的特點,索本族語雖然和台灣原住民族族語
一樣都沒有文字,容易受到其他語言的入侵,但是由於有組織提供討論的平台,索本族經過內部不斷的
溝通與討論,認知到語言是凝聚族群共識的重要因素,也是對抗多數族群的重要指標,因此 Domowina
的語言計畫一直以來都是組織的核心任務,以至於後來能夠延續為 WITAJ 語言中心,進而完成語言教
育師資的培育任務。
從索本族的發展歷程來看,組織和語言是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是彼此相互影響的關係,透過
索本族自己的組織以避免國家介入語言和文化傳承的任務,再透過語言所形成的族群共識來強化組織的
影響力,使國家更加無法對其實施同化。因此,從索本族的經驗可以參考的方式,首先就是形成族群自
身的組織,作為履行文化任務的主體,以避免國家借公共任務之名,行同化或壓迫之實。其次是將語言
作為凝聚族群共識的指標,使該組織得以延續並發展。
二、國家政策之主導地位以確保索本族文化之主體性
在國家關於少數民族事務的制度設計方面,由於索本族的組織長期持續的發展,對於索本族有極大
的影響力,國家在組織設計上,將索本族事務委員會成員的提名權,交給索本族的組織決定,使索本族
事務委員會作為相關政策的監督機關,讓索本族成為政策主導的地位,能夠更貼近索本族之利益。
在政策內容方面,不論在薩克森邦或布蘭登堡邦,都強調「融入索本族社區生活」的重要性,以索
本族傳統的定居地作為客觀上權利保護的範圍。這也是讓索本族的文化與傳統地區之關聯得以維繫之重
110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 http://bit.ly/2EFQ5J0,最後瀏覽日:2018/02/20。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