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臺灣原住民族法學期刊第一卷第五期
P. 104
30 臺灣原住民族法學 第五期
要方式,使索本族得以用過往他們自己固有的文化傳承方式,達成文化的復振與維護。
在族語環境的營造方面,雙語的使用除了在一些公共的設施之外,甚至私人的設施也同樣,且與各
級各類機關都能使用雙語,一方面讓索本族語之地位於官方提升,另一方面由於機關有索本族語的需
求,也增加了索本族進入國家機關的機會,例如目前薩克森邦總理 Stanislaw Tillich 就是索本族人,透
過讓索本族人進入國家之行政、立法與司法機關,進而使索本族增加對於機關的信任感,同時這也是一
種憲法正當性的「更新」。
因此,雙語區的政策,對於索本族而言,不只是經濟觀光發展之連結,而是文化平等的展現,這都
是建立在取得國家政策主導地位之前提,唯有以索本族自己作為政策之主導者,才能以自身族群為主
體,而免於形成德國主流族群的附屬地位。
在教育方面,族語環境的塑造表現在雙語教學及考試上,在索本族居住的薩克森邦與布蘭登堡邦,
族語既是教學語言也是教學主題,因此在學習族語的過程與受教育的過程有高度的重疊,而非是額外附
加之課程,使索本族學生能夠在相當友善的學校環境下受到族語教育。
三、雙語教育之模式以達成文化對等
(一)雙語教育之概念
雙語教學之概念,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而是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區分雙語教學的類型。
美國教育局雙 U.S. office of Education 於 1971 年將雙語教育定義為「在全部或部分課程裡使用兩種語
言教學,並教授學生與母語相關的歷史與文化。一個完善的計畫應致力於發展並維持學生在兩種文化中
的自尊心 111 。」
學者 Fishman 從社會語言學角度的觀點,雙語教學依其強度和目標的不同,可以做不同的分類,如
下表: 112
111 葉德明,雙語教學之理論與實踐,二版,2009 年 4 月,頁 3。
112 葉德明,雙語教學之理論與實踐,二版,2009 年 4 月,頁 4。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