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8 - 第七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68
過國際勞工組織第 169 號公約所規定諮商權多年來的實踐,並經聯合國原住民族
權利宣言之確認,美洲人權法院在本案已確立,原住民族諮商權之規範在國際法
已具備法律一般原則之性質,並為習慣性之法則。因而即便美洲人權公約未規定
諮商權,以及厄瓜多未批准第 169 號公約,法院仍認為厄瓜多政府仍負有與原住
民族諮商之義務,並認為厄國怠於履行此義務之結果,連帶構成對原住民族在系
爭開發案實施過程中諸多權利之違反,例如原住民族對其傳統領域及土地的財產
權及其文化認同權,並生財產及精神上損害,此為本案最重要的意義。原住民族
諮商權在我國實現之規範基礎,不僅基於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第 12 項所規定「依
原住民族意願」之精神,在我國批准兩項人權公約將公約權利國內法化後,民族
自決權之規範已成為我國法之一部並拘束各級政府機關,並成為實踐諮商權之重
要基礎。
回顧近幾年所發生政府擬在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進行開發或利用,因未實踐對
原住民族之諮商義務所引發的爭議事件還不少,例如 2012 年花蓮縣政府擬定「花
蓮縣自然人文景觀區經營管理辦法」,欲將位處銅門部落的著名原住民族保留地
36
「慕谷慕魚」作為觀光景觀區,引發該部落原住民族之反對事件; 2013 年 12
月因林務局開挖道路,欲將颱風侵襲而倒塌的珍貴林木運送出花蓮銅門部落的原
住民族傳統領域,引發族人抗議並表示此舉明顯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21 條之
37
事件; 2014 年 8 月南投縣信義鄉數個原住民族團體,不滿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
處未事先告知,將 2 棵因風災倒塌的千年紅檜自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運出,並主張
38
台大此舉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21 條的事件。 然而,我國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21 條規定原住民族諮商權,在本法施行 11 年以來卻只有 1 件直接涉及諮商權之
案件,可見原住民族諮商權實踐程度相當低之事實。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21 條關於諮商權之內涵,與國際及美洲人權公約架構所
規定及形成的諮商權內涵確實有顯著差距。關於應展開諮商之狀況,本法第 21
條僅規定二種狀況,但國際及美洲人權架構下應進行諮商之狀況,還包括迫使原
住民族離開其土地及傳統領域之措施、欲在原住民族土地存放有害物質之決定、
劃分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之措施,以及任何將影響或限制原住民族權利及身份
的措施。除了值得參考這些狀況增定第 21 條外,同法第 14 條、第 31 條規定應
「依原住民族意願」、第 23 條應「尊重」原住民族之狀況,以及第 22 條所規定
應「徵得原住民族同意」之狀況,皆應准用第 21 條諮商權之規定實施,以符合
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第 12 項之意旨。
36
不滿「慕谷慕魚」社生態景觀區 百名部落居民抗議,ETtoday 東森新聞雲,2012 年 12 月 5
日,網址:<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205/135894.htm>
37
我們的島:銅門護木事件簿,陳安琪、冷兒蘭‧侯文 東冬‧侯溫(製作),公視新聞議題中
心,2014 年 1 月 21 日,網址:
<http://pnn.pts.org.tw/main/2014/01/21/%E3%80%90%E6%88%91%E5%80%91%E7%9A%84%
E5%B3%B6%E3%80%91%E9%8A%85%E9%96%80%E8%AD%B7%E6%9C%A8%E4%BA%8
B%E4%BB%B6%E7%B0%BF/>
38 以學術之名 原民轟台大偷神木,潘杏惠、胡清暉(報導),中國時報,2014 年 8 月 17 日,網
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7000239-260102>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