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8 - 第七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88

首先,有學者質疑,法院量刑基礎,如果採取「文化背景方法論」(cultural

                   background methodology),可能違反「量刑平等原則」(principle of sentencing parity,
                   而衍生出因為被告所屬族群之特殊性,而得以減輕刑度之情形。換言之,「法律
                   之前人人平等」(one-law-for-all)的原則,係要求法官於量刑時,對於所有的被
                                                                               42
                   告均應一視同仁,而不論他們的族群或文化背景有何差異 。惟上開批評忽略了
                   兩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從歷史發展的觀點而言,現今原住民所處的社經環境,
                   與非原住民(尤其是移民者)相較,有其獨特的地位,亦即基於早期殖民主義所
                   建立的政權,經過長期運作之後,原住民逐漸喪失其文化主體性,在此特殊情狀
                                                                 43
                   下,如何依據現行法制主張「one-law-for-all」 ?第二,量刑本屬個別化的程序,
                   法院必須審酌被告的特殊情狀,才能妥適決定該被告之刑罰種類與刑度,即便是
                   非原住民被告,亦是如此。加拿大最高法院法官 Louis LeBel 於 Ipeelee 案即認為:
                   法院如果忽略對於被告個人背景環境的系統分析,即係違反「罪責相當」的量刑
                        44
                   原則 。進一步而言,所謂「平等」(equality)並非「一致」(uniformity), 不正
                   義的結果,往往由來於「平等地」對待「不平等」之人。而在刑事司法體系,法
                   院綜合考量被告之年齡、個人境遇、矯正之特殊性等等因素,對於不同被告會給
                   予不同的量刑。如果法院未能斟酌個別被告之特殊性(如原住民被告之文化背景),
                   而只考量客觀的行為態樣,並做出「一致」的量刑結果,其違反「平等」原則,
                             45
                   不言可喻 。
                        其次,另有學者認為,即使法院關於原住民被告量刑,採取「文化背景方法
                   論」之動機正確,然而卻是一種敷衍,甚至是家長式作風(paternalistic)的作法
                   46
                     。其原因在於,如果原住民被告已經離開部落及其所屬的文化社群,長期在非
                   原住民部落的都會地區生活,而法院仍然從文化脈絡的觀點進行量刑,似乎是強
                                                            47
                   迫原住民被告必須接受一定的文化歸屬 。然而,「文化背景方法論」並非要求
                   法官考量「殖民前」的原住民傳統文化,因為原住民文化實踐乃動態的現象,並
                   非處於一種靜止狀態。且並非所有原住民都會選擇踐行他們所屬的文化,此種文

                   化轉位(cultural dislocation)因素,當然是法院量刑時必須加以考慮的。應加以
                   說明的是,此種文化分離的現象,乃殖民主義所致,實不應歸責於原住民,更不
                   應將此解釋為欠缺文化傳統,而使原住民被告受到不利益之量刑結果。因此,法
                   院於量刑程序,更應斟酌原住民被告與所屬文化分離後之困境,此並非強迫原住
                                           48
                   民接受一定的文化歸屬 。
                        再者,亦有學者憂心,在原住民被告量刑程序,如果採取「文化背景方法論」,
                   而被害人為原住民婦女或兒童時(例如家庭暴力案件),是否會損及被害人的利


                   42
                      Philip Stenning and Julian V Roberts, Empty Promises: Parliament,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Sentencing of Aboriginal Offenders, 64 SASK. L. REV. 137 at 158, 165(2001).
                   43
                    Thomas Clark, Sentencing Indigenous Offenders, 20 AUCKLAND U. L. REV. 245, at 250 ( 2014).
                   44 Supra note 7, at 73.
                   45
                    Supra note 43, at 251.
                   46 See generally, Elena Marchetti, Kathleen Daly,Indigenous Sentencing Courts: Towards aTheoretical
                   and Jurisprudential Model, 29 Sydney L. Rev. 415 (2007).
                   47   Renee Pelletier, The Nullification of Section 718.2(e): Aggravating AboriginalOver-representation
                   in Canadian Prisons, 39 OSGOODE HALL L. J. 469 at 474 (2001).
                   48 Supra note 43, at 253-4.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