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7 - 第二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07

與談人:謝銘洋 教授



                        謝謝戴主任,還有剛剛的謝若蘭,謝教授精闢的報告,這個對於修復式的正

                   義跟它的運作也非常具體,從這個紐西蘭跟北美洲的實際經驗,來看他們怎麼樣
                   去運作。其實,這個修復式的這種,我覺得應該是對於過去的這種司法式的正義
                   的一種補充。或者,甚至於說一種批判,因為司法式的這種正義,其實只是解決

                   了當前的或者是個案的一個問題,並沒有讓整個問題獲得完整的解決。


                        因此在各國的原住民,他們在幾百年、幾千年這樣子的文化發展下來,他們,
                   特別是原住民族,通常我們認為他們跟自然是有更好的、更近的,跟環境更和諧,
                   都有非常好的這些結合。因此,他們所強調的,不是說只有這個人,我把他做一

                   個處罰就算了,更重要的是說,那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以及他事後所造成的
                   這些影響,或者是說,對他個人的影響、對整個社會的這些影響,我們如何去做
                   一個好的、去把它修復,讓整個社會最後能回歸到和諧的一個境地,那這個是我

                   讀謝教授這個論文,所得到的最大的啟發。


                        那從這個啟發來看,我覺得我們漢人都有這個西方式的,所謂的法庭或者是
                   說,整個法律的這個制度,其實還沒有進步到這裡。我們都還只是,強調這個人
                   做壞事,把他抓起來關。那至於後面有沒有什麼問題,其實,也有一些機制在慢

                   慢的在做,但其實還不是那麼完善。


                        那謝教授研究的這個論文非常得有意義,那我覺得如果說,未來時間上可以
                   許可的話,再進一步跟我們台灣的原住民的運作、紛爭的處理,能夠有些結合。

                   就是譬如說,台灣有哪些原住民族有類似這樣子修復式的正義的這種做法,如果
                   說能夠提出來,甚至於,我覺得這可以發表在國際的 Paper,告訴全世界我們台
                   灣,在原住民這方面,其實是非常先進的。那有一些做法,那具體的做法到底是
                   怎樣,給各國做一個參考,我覺得這樣子的話,對於我們的經驗分享,或者是說

                   對於整個報告,或者這個國際文件邏輯有很大的幫助。


                        拉回來法律的層面來看的話,其實,我比較關注的是說,這種修復式的正義
                   到底要怎麼樣去落實。當然,如果我們能充分尊重這個原住民族,由他們自己用

                   他們傳統的紛爭解決方式來處理問題,那我想這個問題還好解決,但問題是說,
                   好像不是這樣子。現在這個市民社會裡頭,大家就是會用現有的這些社會的司法
                   制度,或者法律制度,要來套用在原住民的身上,因此,當然就會產生一些問題。
                   譬如說,我們就從實例法上來講好了,很多這些法律大家都會琅琅上口,民法第

                   一條:「規定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那請問,原

                                                               293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