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7 - 國內原住民族重要判決之編輯及解析(第一輯)
P. 347

肆、判決編輯及解析實例說明:刑事


             貳、原住民主張

                  被告甲、乙、丙稱:因為該處之農作物及竹子都被山豬挖,是整片

             的,所以判斷有山豬出沒,因為該處海拔較低,山羌不會出現在那裡,
             長鬃山羊則是在峭壁活動,也不會出現在那裡,所以設置陷阱時,並沒
             有想過會捕獲山羌及長鬃山羊云云。

             參、法院判決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根據的證據及理由

                (一)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
                      本意者,以故意論,《刑法》第 13 條定有明文,是行為人對特
                      定結果之發生,主觀上有所預見,且結果之發生無違其本意,

                      而仍執意為之者,即應對該結果負未必故意之責任。
                (二)   查被告甲、乙、丙三人於偵查中均稱:三人知道在該處設置陷
                      阱有獵得山豬以外動物之可能,也知道可能獵得保育類野生動
                      物,是被告三人主觀上顯有捕獲保育類野生動物之認知,仍依
                      其等原訂之計畫設置鋼絲線圈、捕獸夾,又未採取任何防範措

                      施,防免捕得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可能,客觀上因而捕獲屬於保
                      育類野生動物之臺灣長鬃山羊 1 隻及山羌 2 隻,並將之攜帶下
                      山,可見該結果之發生並無違其等之本意,則被告三人即應就
                      結果之發生負未必故意之責任。被告丙雖於本院審理時陳稱:

                      因為該處之農作物及竹子都被山豬挖,是整片的,所以判斷有
                      山豬出沒,因為該處海拔較低,山羌不會出現在那裡,長鬃山
                      羊則是在峭壁活動,也不會出現在那裡,所以設置陷阱時,並
                      沒有想過會捕獲山羌及長鬃山羊云云,然既然山豬肆虐,損壞
                      農作物嚴重,何以設置陷阱長達 10 日,不僅未捕得山豬,反而
                      捕獲臺灣長鬃山羊 1 隻及山羌 2 隻,又依捕獲山羌之數量可

                      知,被告等人設置陷阱之地點應係適宜山羌棲息、出沒之處
                      所,而非偶一落單、迷途所可解釋,是被告三人上開辯詞均不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