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9 - 國內原住民族重要判決之編輯及解析(第二輯)
P. 329
伍、刑事判決編輯及解析實例
5 月 1 日舉行(吳萬煌 1997:590)。而大武支廳的猴子蘭社(Ralawa-
dan,今日香蘭)受到太麻里社設置公墓之影響,也在社區下方一處選定
公墓用地,6 月 17 日召集頭目、耆老、青年會員等,在駐在所警員見證
下舉行向祖先報告儀式(同上:592-593)。這些報導顯示要做這樣的改
變,不但舉行儀式,而且是已逝頭目下葬之處。目前未見卑南族何時改
室外葬的記載,但是時間上應該較晚於上述兩地。若是較早,應該會有
所記載。再者,卑南社人(今日南王卑南人)是 1929 年(昭和 4 年)
從舊社所在地的卑南里遷到現址的南王里,筆者訪問出生於卑南社的耆
老,都提及曾看過家中有室內葬。至於卡大地布(知本),也可能在遷
移新社時,同時廢除此習俗。目前第六公墓 96 位先人的「知本納骨
塔」,上面標示 1934 年(昭和 9 年)。卑南族有一個特有的特徵:祖靈
屋 karumaan。河野喜六(2000【1915】:316)記載:『他們認為死者的
靈魂在人死亡的同時前往 karumaan(在卑南社則為留在舊社 Maydatar
的古昔住屋),從前面入口右側的正方形小窗進入屋內,並宿於裝在該
窗戶內側的棚架內,一切的祭祀都以此棚架為靈堂而舉行,並且相信宿
於窗口的靈魂是優越的,而普通的靈魂是從此窗口進入後,立即沿著牆
壁右轉到盡頭,再沿著牆壁往裡面前進,宿於西南隅的盡頭。』祖靈屋
分不同類型,有部落型、家族型(設於本家旁側)以及個人型的。直迄
今日,部落型祖靈屋仍是部落舉行歲時祭儀與祈求部落福祉的場所,如
普悠瑪(南王)、卡大地布(知本)與建和等部落。綜合前述,我們可
以這麼說:卑南族行室內葬時,不會把先人葬在室外,因為那是意外死
亡的處理方式。也不會遷葬,而是活人離開,但以祖靈屋的方式祭祀祖
靈。就此而言,日本殖民政府廢止的「室內葬陋習」,其實也是在改變
家人與已逝先人的關係。另一方面,由於從室內葬到室外葬,其實也在
改變家與部落之間的關係,以及具象化已逝族人的歸所。誠如前述,祖
靈屋有不同的類型,也有不同的意涵(陳文德 2011)。值得注意的是,
卡大地布部落內的個人型祖靈屋是卑南族中為數最多的,目前仍約有 30
多間。佐山融吉(1921:155)曾記載知本社(今日卡大地布)362 戶
中,有三分之一的住戶持有『靈屋』。這樣的數字呈現出該部落族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