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79
好像狩獵就是破壞大地毀滅生態的元凶一般,然而,原住民從來就是以最輕柔的方式踩踏土地,
傳統獵人也絕對的義務去保護獵場。
獵場,鄒語稱 hupa,係鄒族土地權屬、財產與經濟分配的核心概念。一般通稱為「獵場」,
然而獵場這樣的空間概念似乎只限於狩獵的土地範圍,實際上 hupa 包含了部落外圍的所有土地
和河川,其範圍則含括了鄒族人認定的傳統領域,在此土地領域上擁有主權、財產所有權以及管
理使用的權利,因此,hupa 的空間概念包括獵場、漁場以及耕作地等土地範圍。另外值得關注
的是鄒族關於「整體主權」與「氏族權利」的概念,在整體主權的概念下,所有的土地均屬鄒族
整體,鄒族全體擁有該土地領域,鄒人共同捍衛所有的生活領域,例如異族入侵鄒族的 hupa,
鄒人不分氏族將共同保護土地領域,這時候即不分哪一個氏族的土地被入侵,都需要部落共同保
護;接著,在整體主權的前提下,鄒人將實際的管理及使用的「權利」(rights)分配給各氏族去
擁有,並擔負實際的管理和生產活動,平時的捕撈活動和宗教儀式亦由氏族自行決定。質言之,
在部落規範下獵場是要拼老命去保護的土地。
鄒族的狩獵技術並不講求科學精密,卻在輕柔的捕撈活動無形中維繫了山川生態原貌,千百
年來幾乎不變。我們舉鄒族對河川的維護做例子,鄒人在河川捕撈的活動並不頻繁,因為農耕活
動是經濟生產的主要途徑,狩獵所獲取之獸皮、鹿角、山豬獠牙、帝雉和藍復鷳尾羽等戰利品,
可以藉此累積獵人的社會地位,但透過河川捕撈活動卻沒有同樣取得社會地位的機會,換言之,
鄒族社會並不鼓勵年輕人花心力在河川的捕撈活動上,甚至還戲稱擅於捕撈的人為
「snooknoko」,這句話的原意是指「像水獺一般地會玩水的人」,暗指這個人生性懶惰,不會狩
獵又不從事農作生產,整天只會學著水獺在水裏玩耍。因而鄒族的神話傳說中,多有尊崇勇猛擅
獵的男性,也肯定努力耕作的族人,但對河川捕撈行為並未特別著墨,只視之為非關正事的閒暇
或遊戲活動。基於此理由,鄒族人待留在河川捕撈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也因此鄒族部落附近的河
川受動擾的時間也比較少,大部份的河川維持其原有的自然生態樣貌。鄒族人的河川捕撈方式同
樣是以原始自然的方式為之,在採訪中,我記錄鄒族十餘種捕撈技術(如表三),這已經是傳統
捕撈的所有技術,這些方式會依特定季節、河川水量和魚群種類使用,這些捕撈工具和方法幾乎
都是就地取材,比起現代科技產品,材料和技術均為簡易程度,同樣的這些捕撈器具和技術對河
川的擾動破壞也極為有限。
捕撈活動如此,整個傳統狩獵活動對土地環境的擾動程度也是如此。我在部落跟老獵人談及
新聞指出「原住民狩獵破壞自然自態」的說法,獵人也只笑稱,「我自己年老了,也不常上山了,
我的獵場遙遠,徒步走路得花一兩天時間,所以我的獵袋不大,還能背多少獵物?能破壞多少土
地?我的手臂力量比不過一台超限挖掘土地的小怪手啊!」我想,這位老獵人說的才接近事實,
只是對環境破壞的真像,一直是我們不願去面對的課題。
表三:鄒族河川捕撈技術簡表
捕撈技術 說明
maaseu 用網捕撈 鄒語 maaseu 是用網捕撈之意,此通常指颱風天趁河水瀑張並有土
石流,河水污濁之際前往捕撈的方式,主要捕撈鯝魚、岩鰍。
siyungu 魚筌捕魚 鄒語 yungu 是魚筌之意,siyungu 通常會在秋季河水量減少之際,
將魚筌擺放在比較狹窄的河道,各類魚、蝦、河鰻均可捕獲。
75